名 称: | 风雨三十载——李宁的兴衰之路 |
描 述: |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品牌的故事: 说到这个品牌就不得不从他的创始人说起, 此人1963年生人,8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入选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在17年的运动生涯中,他共获得国内外重大比赛金牌106枚,被誉为体操王子。 没错,他就是李宁 1988年,26岁的李宁退役, 1989年,27岁的李宁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 十年间,李宁公司高速发展,不论在经营业绩还是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实现了连续的飞跃,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 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开幕之前,李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体育用品公司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李宁公司更是将奥运营销发挥到了极致,那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沸腾的时刻,46岁的李宁在万众瞩目中,手持火炬,腾空而起,于空中漫步,身姿轻灵飘逸,点亮了那年夏天北京最美的夜空。 也是在2008年,李宁公司在内地的营业额首次超过了国际巨头体育品牌阿迪达斯 那一年虽不是李宁人生的巅峰,却是李宁公司的巅峰 此后李宁公司开始滑落 北京奥运会之后,为了追求报表数字,李宁公司进行疯狂的扩张,大量向经销商发货,并且不断拓展新业务,甚至面对已经十分成熟的海外市场,仍在投入巨额资金进入,但他高估了市场的消化能力和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这一盲目求大的做法使公司很快开始走入困境,也为以后适应时代变革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010年,公司进行品牌重塑,重新定位品牌,确立新的消费群体,进行多元化发展战略,但却并未取得成功,随后公司陆续出现一系列问题,库存严重积压、渠道流通受阻,品牌口碑大打折扣,股价暴跌。 2011年成为李宁公司业绩的转折之年,多年积累的隐患问题集中爆发,连年攀升的业绩开始下滑。 虽然2012年李宁公司与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签约,成为新的“CBA唯一指定运动装备”的赞助商 但还是于2013年,交出了上市后首份巨亏的年报,亏损近20亿元, 也是在这一年,李宁公司以日均关闭5家店的速度,相继关闭了1800多家门店 一个民族品牌的黄金时期,至此卸下帷幕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公司的衰落,是每一位员工的灾难,随后公司内部割肉换血,多位高管相继离职、大量员工被迫下岗。 危机时刻,李宁公司变更主帅,50岁的李宁也由长期脱离公司的日常管理状态重新回到前线 这被看做是救世主的两个人被寄予厚望, 希望新的领导者和管理团队以及李宁的个人影响力可以挽救公司,走出泥潭 虽经新官上任,大幅改革,调整组织架构,拓展市场,天价赞助等一系列措施,却收效甚微,亏损数额虽有所减少,但依然无法走出困局 至2014年,李宁成为5家上市体育品牌中唯一亏损的公司 面对依然无法扭转的亏损局面 新上任的领导者也由之前的高调出场转为落寞收场 近些年来,时代巨变,网络的普及与覆盖,电商的快速崛起,新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模式的形成,给传统的销售市场带来致命的冲击,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部,新老品牌借此机会重新洗牌,但显然李宁并没有跟上互联网的脚步,或者说他虽有心追赶,却始终行动过缓,在这个激流勇进,不进则退的时代,他迟钝的反应必然导致了他被新生物所淘汰。 大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但仍有许多适者生存下来,甚至突飞猛进,势头疯涨,那么内因才是致命的根本原因,之前的盲目扩张是决定性错误,之后的品牌定位又是战略性失误,加上近些年来公司内部一直人事震荡,人心惶惶,高管层面朝令夕改,中间层面协调沟通不畅,也势必导致底层员工的执行效力差。 李宁的关店潮仍在继续, 关店似乎变成了必然,也是必须要做的。 时至今日,当年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李宁身影,如今已经很难寻觅了 此时许多人已经用摇摇欲坠来形容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体育品牌公司 此时李宁仍以巨人的姿态庇护着这家摇摇欲坠的公司 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 似动力,似能量,更似一句谶语 万物皆有巅峰,亦有低回 有顺意,亦有迷途 一个商业帝国的轰然倒塌,一位民族巨人的骤然倒下 让人不仅惋惜 此时的李宁能否挽狂澜于即倒,众人还将拭目以待 作为一名普通人 我由衷的祝愿这个承载了我们一代人回忆与梦想的品牌 可以早日走出困境,重现辉煌 预结算部 张爽 |
[返回] |